真正有智慧的藝術工作者應懂得「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之理,在有限的時空侷限下,羅彩琴體現生命空間無限的價值與永恆,而繪畫更讓她通往這條永恆價值的通道。不僅她一直努力著,她的畫更凸顯著她的執著與頑強。 /靳尚誼

。羅彩琴2003於上海美術館-油畫個展-評文及作品
。羅彩琴2004於中國美術館-油畫個展-評文及作品

2004中國美術館展覽紀/評文

激促與揚升---看羅彩琴的繪畫世界
原中國文化部常務副部長/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席 高占祥
  畫家馬蒂斯(Hanri Matisse)在《畫家手記》(Notes d'un peintre)中說道,他的畫,其實都是在追求一種「表現」,雖然他運用了許多的技巧,但是所有的努力,根本都是在追求一種內心的表現。「對我來說,我無法完全區分我對於人生的情感和我表現這些情感的方法。」馬蒂斯說道。
  畫家用繪畫來表現情感,情感的張力,與繪畫的表現成正比。正如馬蒂斯所說,他的畫已經和他的情感「合而為一」,根本無法區分個人的情感與表現這些情感的方法。看羅彩琴的畫作,就讓人有這種很強的感覺,從她過去所舉辦過的多次畫展,她的繪畫一直有很強的個人感情表現,如畫中模糊的臉孔,用色黯淡沈重,飄忽的景色與人的交揉,讓人分不出畫中的人到底是否已經羽化成仙,或者要由天上下凡人間,天上人間交揉一片。
  而這樣的感覺,也正如她的經歷與為人。
  從羅彩琴過去一連串的畫展,包括「道可道,非常道」、「渾沌與圓融」、「黏滯與解放」及「丹青、彩筆、父女情」,我們可以看到她的畫作,不但「一以貫之」,畫中表現強烈的情感,幾乎也是越來越濃烈。馬蒂斯說「他的情感與表現分不開」,從羅彩琴的畫作中,更能真切的體味到馬蒂斯這番話。
  不是美術科班出身的羅彩琴,讀的是外文系,從她的畫筆中,可以清楚感覺到完全沒有技術的拘縛,畫作的題材也相當多元。她的畫,很像哲學家薩特所說的「黏滯」,一種蘊含在內心深處的強烈感情,想甩又甩不掉,深沈的內涵透過畫布的表現,把原本渾沌的內心,不斷的沈澱,不斷的澄清,成為圓融的內心世界。
  從外在形式上,羅彩琴的畫,似乎渾亂、沒有章序,但仔細端詳,卻可以看到作者內心豐富的「黏滯」的情感世界,有著對這個世界「說不完的故事」,在羅彩琴的作品中,我們清楚看到作者這種極欲對讀者說話的激促,對這個世界表達感情的情緒,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緒,並進而揚升成為一種對世界、對環境的深切關照。
---------------------------------------------------------------------------
台灣女畫家羅彩琴現代油畫隨感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原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靳尚誼 
  羅彩琴的畫,發自內心,因此,她不在乎世俗觀畫的眼光,帶著我行我素特立獨行的畫風創作其現代畫,她本著忠於自我的精神創作,對藝術的執著、忠誠與勇氣,倒是令人嘉許。
  濃烈的色彩,大膽的畫面處理,厚塗的慣有筆觸,是羅彩琴的獨特畫風,她的題材多樣,看得出是精神與思想在極度壓縮狀態下的不被束縛源源而出的創作原動力,可能是感嘆世事多變,例如殘酷的美伊戰爭、無情的SARS病毒,所造成畫家生命底層的驚恐、痛苦、掙扎、吶喊與無奈,皆一一自畫作裏向讀者做無聲告白,她的作品不盡唯美,但卻是人性赤裸的流露,細讀之,或可驗證其心境。 
  羅彩琴作品主題如「渾沌與圓融」、「樸拙與幻象」、「黏滯與解放」等等,可看出她對事物從未知到已知、從模糊至清明的創作理念,皆有其獨一無二的見解。創作就是要有所突破,不墨守成規,一路踽踽獨行的執著在自己的領域裡,才能發揮真正的特色,並而成為所謂的「風格」,藝術家一定要忠於自己,才能展現新的風貌。
  藝術,是羅彩琴的生命寄託,歷經了歲月的洗禮,她知道唯有畫布方是今生歸宿,那兒沒有是非,沒有恩怨,但卻可讓她暢快淋漓的發揮其日常所讀、所思、所感。擺脫一切的束縛,將生命潛能開拓至極限,也將其情感在創意與寫意的空間中盡情宣洩。
  真正有智慧的藝術工作者應懂得「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之理,在有限的時空侷限下,羅彩琴體現生命空間無限的價值與永恆,而繪畫更讓她通往這條永恆價值的通道。不僅她一直努力著,她的畫更凸顯著她的執著與頑強。
---------------------------------------------------------------------------
情真意切《讀羅彩琴的畫》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邵大箴
  藝術是出自人內心感情的自然流露,藝術創作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感情的充足和真摯。只有從心底湧動出來的藝術語言,才有真正感人的力量。當然,作為承載感情手段的相應技巧也不是可有可無的,但在感情的真摯前面,它應該退居到次要地位,或者更準確地說,在感情昇華和激越的情況下繪畫技巧便隨之顯現出它一種特異的狀態,而與作者的感情內容難解難分、融為一體,從而感染觀眾,使其信服、感歎。所以,藝術創造離開學院的軌道,同樣能造就出好的藝術家,使藝壇呈現出異彩紛呈的局面。有一些從未進過藝術院校、受過系統訓練的人,憑自己的執著、勤奮和悟性躋身於藝壇,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績,便是很好的例證。這裏我們要討論的女性畫家羅彩琴,便是其中的一位。
  羅彩琴從小喜愛遊山玩水,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她在大學裏讀的是外語專業,但當她邁進社會之後卻突然感覺到她的感情在繪畫。她說:「那時候我看起來沒什麼事,只有自己知道常常會莫名其妙的憂慮起來,做什麼都不對勁,可是很奇怪的,我一拿起筆,就覺得舒服。」這一段話說明她在繪畫創作中能找到一種難以名狀的愉悅感,這種愉悅感給她以激情和衝動,從此,她一步步地深入到繪畫的裏面,逐漸成為一位受到人們歡迎的藝術家。不用說,羅彩琴是有繪畫天賦的,她的天賦至少表現於兩方面:敏感於線和色彩,敏感於繪畫的境界;她還有音樂和詩的天賦,而這又有助於她對繪畫的理解,有助於她繪畫的創作。繪畫、詩和音樂,是最通人性、最能直接表達感情的藝術,只有自身感情豐富的人才能為它們接納。羅彩琴本人的性格是直率、單純的,重視對人、對自然的感情,追求真善美。應該說,她有與生俱來的畫家、詩人和音樂家的氣質。
  羅彩琴的畫介於具像與抽象之間,她作畫時不拘成規,時而胸有成竹,時而潛意識地塗抹。說她胸有成竹,是因為她有一付真誠的心懷,有敏銳的感覺,有對自己創作的自信;說她潛意識地塗抹,是因為當她落筆之際,有時還心中無底,不知道畫筆要把她帶往何處,不知道在神秘的畫布中會顯現出何種影像,出現何種奇蹟。只有當她的畫筆停止運作時,她才驚奇地發現,她竟然又完成了一件新作。
  羅彩琴作品的主題可以用一個字加以概括,這就是「情」字,男女之間的愛情,人對自然、對世間萬物的感情。她從這個角度,寫她的人生體驗。使我們讚賞的是,她的表達手段頗為含蓄和富有詩意,她運用的繪畫語言—激越、優美的線、斑斕的色彩和豐富的肌理(texture)都充滿了她內心的激情。她常用自己的意味朦朧而雋永的詩來配自己的畫,詩與畫相得益彰,形成一首首令人陶醉的樂曲。
  羅彩琴從大自然中,從古今中外大師的作品中吸收養分,但更重要她的是她忠於自己的個性,善於把這些養料化為自己的創造,她的畫具有獨特的個性。
---------------------------------------------------------------------------
左三為畫家陳朝寶教授
羅彩琴的繪畫語言
台灣國立藝術大學教授 陳朝寶
  羅彩琴的畫室,就離我住處不遠,因此,我們常有機會,彼此觀賞藝術作品;我是科班出身,她是外文系畢業,繪畫對她來說,是精神支柱。近幾年,她更全身投入繪畫藝術創作,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往往半夜,還在努力揮毫,讓我這個專業繪者,覺得汗顏。
  經常,有她活動開展的訊息。我們靜觀她的畫作,感覺有股莫名的淡淡憂傷,亂而有序的線條,似乎想拼花出強烈的心緒。在多幅作品中,她多次呈現了一顆顆眼睛,逼視的眼神,好似想洞悉世間上,情為何物?
  羅彩琴對人世間的情感,無疑的,移情到繪畫上,一生的感情,對她來說,得到的是種痛苦、折磨的回憶,無可諱言的,從畫上,我們可以看到她那不快樂的情感世界。
  彩琴是位性情中人,心地善良,有話直說,樂於助人,不應該過得這麼不快樂,繪畫反應人生,我期待她能走出不愉快的生活陰影;下次,當欣賞她畫作時,可以看到拈花微笑的唇角。彩琴,我祝福妳!
---------------------------------------------------------------------------
評介「激促與揚升」羅彩琴作品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教授/台北市西畫女畫家畫會理事長 王瓊麗
  廿世紀西方現代美術史尚、杜布菲(Jean Dubuffet 1901-1985 )真是一位奇特的人物,他拋棄傳統的智慧和經驗,自由馳騁於工具與材料,返回人類最原真的藝術。羅彩琴的繪畫天地亦蘊藏著不斷地自我超越及返璞歸真的期許,有如杜布菲對「原生藝術」(l'art brut)之體悟,去追尋真正的自我。當創作是一種對於自我情緒的省視與沈澱時,羅彩琴的每一幅畫都記載著她對生命歷程深刻的感懷與隱匿內心深處的思緒,有堅毅不向現實環境屈從的傲骨與強勁的生命力。透過繪畫,羅彩琴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乃因她可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地盡情揮灑,她用生命探索靈魂的圖騰,用畫筆描述心靈的密碼,其豐富的生命歷鍊,正好是其最好的創作元素,亦是她極想抓住的永恆美感。
  羅彩琴將其所思所感融入畫面,為過往做見證,她常思索生命的源頭究竟是什麼?經歷親情的生離死別及悲歡離合的痛楚與吶喊、掙扎,是她藉由畫布宣洩其情感的原動力。她也曾經受過重大疾病的驚嚇,有感於醫院之病患,需有藝術人文的滋養,多年來她規劃萬芳醫院諸多畫廊,展出無數之精彩作品,讓看病的人能有藝術治療之功效,此乃為台灣其他醫院效仿之先例,筆者對她在「921」藝術界賑災活動,義賣展中出錢出力、慈悲為懷的助人及服務之精神相當感佩;其樂捐義賣之舉時有所聞,是個悲天憫人的藝術創作者。畫如其人,藝術的創作與表達形式,能從創作者過往的涵養與濡化中顯現,羅彩琴勇敢的面對藝術真味與反芻,並轉化為一股向自我藝術生命挑戰的魄力,當她面對畫布時常受「本我性」的真實觀照與感動,企圖以自我潛意識中原始的創作意念,用率真的筆觸與肌理表現,用「真我」的一種藝術揣度,其作品往往潛藏著一個掙扎著呼之欲出的靈魂,無論是欣喜的、悲傷的均是她反思內心深處的情感詮釋,有純真率性的氛圍,亦有大膽強烈的表現形式,可以窺知其心象世界中神秘而詭譎的情境,在歷次的展覽作品中,呈現她對世間生命現象的觀察與省思,相當耐人尋味。
  羅彩琴是一位創作能量豐沛旺盛的女性創作者,國內個展多次外,於2002年受邀於徐悲鴻紀念館個展,2003年受邀於上海美術館個展,2004年更於中國美術館個展,其在藝壇活躍之程度由此可見,值得讚許與鼓勵。其作品傳遞她對色彩與造形的熱愛,更把對生命的體驗,用淋漓盡致的筆法充份表現出「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的藝術意涵。如作品「美麗與哀愁」筆法渾厚有力勾勒出雙眼與嘴唇,以灰黑之短筆交錯並置在紫色域間,線條似斷非斷妙趣橫生,有杜甫詩云:「元氣淋漓幛猶濕」的暢快意境。「好花不常開」之作品,則巧妙的運用黃色與紫色絢麗之色彩,使畫面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果,她用豪邁的筆法營造出「變化在心,造化在手」的絕妙觀照與心境。「美女與野獸」之作品可見她去蕪存菁,朝向純粹的圖像符號表現,以幾何圖形勾勒人體,其樸實內歛的技法表現,可見其體察人生,細味萬物,尋求不同的情境探索,值得玩味。
  由於羅彩琴一直秉持著「求真、求善、求美」的積極創作態度,多年來努力創作不懈,值得喝采。她敢以自我掌握藝術的表達,故而,更能悠遊於心靈的自由狀態中,且愈享用無限的思考,以及發揮更無窮無盡的想像空間。其作品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高妙絕超的藝術表現。此外羅彩琴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四十件大作,祝賀她能展出成功圓滿,畫藝更能百尺竿頭。
---------------------------------------------------------------------------
繪畫即生活───顏色、故事與童趣
《聯合文學》前副總編輯 周昭翡
  人類在繪畫上的努力,從學習「畫得像」開始,從而慢慢擺脫「形似」,表現精神,抽象繪畫的領域開拓了更動人、多元、深刻的意境。但是無論具象或抽象,藝術作品終歸脫離不了人,在作品背後,正是躲著畫家自己,畫家的歌哭、沉吟,都在這一方畫布上表現出來。曾經看過不少駭人的畫作,但是,作品如果不能引發人生經驗的聯想,純粹只是視覺感官受到震動,這類作品,我總覺得過於取巧,缺乏生命力。幾次看羅彩琴的畫作,卻有一種難得的感染力。她非學院出身的背景,讓她的作品從生活出發,不拘泥技巧形式,直見性情。我以為,繪畫不光是視覺的藝術。
  羅彩琴的作品吸引我的,首先是顏色。厚重的色塊出現在她的畫布上,有時鮮明,有時沉鬱,在當代台灣畫家中,是少見的大膽淋漓,一種飽滿、充實之美,彷彿身體曾經纏繞擁抱。一種觸覺。畫的意境,讓我忍不住想像,作者處於何種生命情景,是生之無奈?情之糾葛?那般濃烈,才有這樣大筆暢快之作。歡笑和痛苦之泉,彷彿要從顏色中流灑開來。
  其次是作品中表現的故事性。羅彩琴曾罹患癌症,她憑藉著意志力的強度,走過了人生的低潮期,更超越感官,讓她的繪畫生命展現了無限的試探空間。在她的畫作裡不僅讀出人生的經歷,還有一股不可言說的、驅策著內在的巨大動力。是什麼呢?她心中那條想像之河在現實裡翻湧波動,有說不完的,人間情愛的故事。不止於男女戀情,還有親情、友情,對天地萬物諸情,發為一種吶喊。讓我想起樂聖貝多芬,當世人以為他耳朵聽不見了,再也沒有辦法創作了,他的第九交響曲卻是在失聰的狀態下完成,竟如天籟般,那種生命的撼動,讓藝術進入了更深沉的層次。羅彩琴的畫作,正以內心的故事表現了生命的延續性。
  還有童趣。我與羅彩琴相識多年,她為人熱情又具同情心,如孩童般坦率,聽聞別人的困難,往往主動伸出援手。中國哲學道家裡頭講的「富貴嬰兒」,人生最大的富貴之處,在於能像孩童一樣保有童稚之心。孩童的直覺天真的恣意之筆,也勾勒在羅彩琴的作品中。使得原有在其中的對立衝突等質素,同時有了另一番趣味,不致落入呆板滯陷。這是羅彩琴作品特別可貴之處。
  跨入二十一世紀後,呈現的全球焦慮症候,可說是史無前例。大量的科技文明、全球化的趨勢越演越烈,世界儼然成為一個地球村。我們生活在都會台北,從網路上、電視上,尤其能夠立即得知來自紐約、巴黎、倫敦、東京等最流行的資訊。資訊覆蓋了我們的生活,視覺感官不斷被刺激,令人目不暇給。藝術,也在面對整個時代的巨變。生活在台北都會區,何其多爭奇鬥豔、裝腔作勢的藝術活動。更多假借藝術之名,創造藝術的奢侈品,實則還是不脫滿足人類名利慾望的追逐。對於藝術是偉大心靈的延續、是至高無上的精神糧食,這樣的說法,顯得老套而不合時宜。每當我到羅彩琴的畫室看她的新作,就深深感覺,藝術其實只是真真實實的生活表現,每一個人透過對藝術的思考、與藝術相交會,讓生命得到更豐盈的開發。
  最近去的一次,她的幾張新作顏色仍然多彩鮮豔,還有包括台北新穎的、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也隱約出現在她的創作概念當中。我特別注意到,好些作品構圖上不約而同畫了眼睛,幾顆大大的眼睛,清清楚楚,十分突出,彷彿努力要把世界看個足夠,讓觀者有被窺視之感,似乎逃不出四面八方的目光探看。我問畫家為什麼特別畫這麼多眼睛?她彷彿並不自覺,指著其中一幅,跟我解釋說:這是天使的眼淚。至於天使為什麼都流淚了,畫家並沒有說。還有一幅沒有畫眼珠子,她說是因為沒有心,所以沒辦法真正看見什麼。我想這正是畫家現階段的心情寫照!我猜或許期待要在一片不安的氛圍中撥雲見日吧。
  記得有一個佛家講的尋常故事,總被用來比喻文學或人生的領悟。第一層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層是「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箇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第三層「而今得箇休歇處,山只是山,水只是水。」如果要以文學境界的感受來看羅彩琴的繪畫,我覺得她的作品正逐漸走過了第二層「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呈現最精采、最繽紛、也最繁複的景象,但我更期待從激盪中走出來,放下塊壘,把諸情還諸天地,在人生千山萬水的路途中朗現自在清明。
---------------------------------------------------------------------------
紅塵盡處仍是愛
羅彩琴 
  許多朋友好奇,為何我會於三十五歲事業正盛之際,毅然決然拋下所有?更不小心因此而閉鎖了好幾年,我不置可否,未多所解說。 淚珠正濃,海水卻仍是藍的……僅知,在夢裏、在霧裏、在虛無飄渺裏,血滴滴淌著,實無法解釋其所以然……。
  音樂,總令人有股爆炸性的溫柔,柔柔音符裏,情與愛伴隨孤寂心扉的我。少年不識愁滋味,總愛塗塗寫寫;三十好幾封閉歲月中,更常於寂靜午后及夜深人靜時,以文字療飢,每當腦海意念閃過之際,必須以文字宣洩出去。然而某日,眼前閃過的是一張血淚模糊的臉,之後,日日夜夜揮之不去,我處於萬丈深淵的苦痛中,經常喘不過氣來,不能成眠,實無法以文字將此血淚交織的臉孔化為烏有,有天夜裏潛意識中去逝小叔說:「將其畫掉吧!或可解心中之痛」。
  天呀!叫我如何下筆?學生時代美術作業都是父親操刀呢?但,不畫更受不了。這,便是我畫畫的緣起,毫無意識地…只因血淚痛痛吾心;是的,我病了,畫畫及文字治療這股強烈鬱悶,缺了它們,死亡直逼而來。因為我怕「空」的感覺,人可以淨空靈魂,但不能「真空」。
  寧願當個吉普賽女郎,帶著受傷羽翼遠走天涯,悲客不若是?但內心深知,紅塵盡頭有我綿延不斷的愛,就連落山風也吹不散的強烈摯愛,如能對情懷早做安頓總也是好,但人間有我未盡之責,那便是寵我疼我千萬分的雙親。幼小年紀我穿皮鞋,著碎花洋裝;小學時,自懂得看錶,獎勵的便是一只手錶,幾十年前物質缺乏的年代,父親也只不過是位領薪水的上班族啊!但雙親特愛我們。假日經常全家出遊,兒時生活照片是我童年快樂記憶;聽慣了讚美,習慣了掌聲;貴族式的日子,讓我誤以為,生命理當如是。
  大姊出生當晚便夭折,而哥哥小學一年級上學途中發生意外過世,輕摸哥哥微溫的書包,雙親的淚痕深深烙印心中;之後,他們更加倍的溺愛兒女;玻璃娃娃怎經得起外界風吹雨打?大弟因失戀而發瘋,姊姊也因不幸婚姻而呈半瘋狀態;自雙親悲慟的神色裏,我已深知悲哀為何了,他們的愛有多強烈,我的負荷便有多沈重。為何?不能將美好的留住,而將不好的一股腦兒拋向大海?如果出現個優秀的剪接師或設計師,命運或可重新塑造吧!
  如能將悲喜置之度外,進入「無」之意境,該有多好啊!強烈撞擊與撕裂般的痛楚,叫我不得不以藝術來宣洩,為何畫中常有難以言諭的哀傷?只因心中有愛;愛雙親、愛我幼時可愛但及長卻發瘋的姊弟、愛女兒、愛朋友……。
  愛,原來如此,生命,原來如是,我只能以藝術療傷,也必須如此。
  藝術反應人生,二三十年來寂寞蒼老的意境叫我畫不出美好的事物,因深知人生不盡完美;我背負心裡音樂四處流浪;尼采說「人,沒有悲觀的權利」,而我,更必須將悲傷全然忘記。流水悠悠,我心茫茫。
  唉!無情荒地有情天! 有形的重創躲不了,我背負十字架,盡力演好乖女兒角色;背地裏,藝術對我而言,非附庸風雅,全然是精神支柱。我堅韌的存活著,境遇愈是重挫,造就愈堅強的我;藝術便這麼強烈的於內心存活著,沒有虛假,沒有矯情,我不在乎作品的美醜,但,它是我血淚交錯的生命歷程。
  大弟已於去年病逝,被折騰三十年的雙親,不知是心痛或是解放?我不敢去碰觸;而心愛的姊姊目前仍處於半瘋狀態,為何心地善良的父母竟是如此命運?
  海鷗飛處彩雲自飛,以玄學角度深深體會,我知,生命,當自惜。苦難人何其多?生命不過是出生與死亡兩日而已,多麼短促啊!更何況,藝術無時無刻伴隨著我,叫人發現生命的美麗樂章,真太奧妙了。
  歷經過三回車禍、癌症,也曾不小心於工作時,刀子狠狠戳到了手,頓時血流如注,急診室又給救了回來;老天並未將我遣送,我這不死鳥,仍然四肢健全的存活著,心想應是文學音樂藝術使我有活下去的勇氣與力量,所謂的天助自助吧!珍惜生命,珍惜所有,珍惜所有的珍惜。
  在此,誠心感謝照顧我、幫助我、支持我,鼓勵我的所有有緣人。也感謝先生在藝術上對我的默默支持,因當全職藝術工作者,幾乎註定是貧困的,我呢?尚可,那是先生的功勞。雙親予我無盡的愛,無形中,我盡己之力學習愛人。如果有來生,但盼父母快樂,莫再傷悲。
  仰望夜空,繽紛星光緊扣心弦,高速路綿延不斷的微光、台北圓山飯店的霓虹、陽明山上的暗夜……此情此景應為天上有,有幸隱於此,叫我內心雖熱情澎湃,卻也靜如止水,動靜之間,遙相呼應,微妙之至。
  我是幸福的,該珍惜。今日我不談創作理念,但它如影隨形,盡在不言中。

2003上海美術館個展、2004中國美術館個展/評文及作品

網頁維護者 :

聯絡E-Mail : mlib520@pchom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