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智慧的藝術工作者應懂得「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之理,在有限的時空侷限下,羅彩琴體現生命空間無限的價值與永恆,而繪畫更讓她通往這條永恆價值的通道。不僅她一直努力著,她的畫更凸顯著她的執著與頑強。 /靳尚誼

。羅彩琴2003於上海美術館-油畫個展-評文及作品
。羅彩琴2004於中國美術館-油畫個展-評文及作品

2003上海美術館 油畫個展/評文

激促與揚升---看羅彩琴的繪畫世界
原中國文化部常務副部長/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席 高占祥
  畫家馬蒂斯(Hanri Matisse)在《畫家手記》(Notes d'un peintre)中說道,他的畫,其實都是在追求一種「表現」,雖然他運用了許多的技巧,但是所有的努力,根本都是在追求一種內心的表現。「對我來說,我無法完全區分我對於人生的情感和我表現這些情感的方法。」馬蒂斯說道。  畫家用繪畫來表現情感,情感的張力,與繪畫的表現成正比。正如馬蒂斯所說,他的畫已經和他的情感「合而為一」,根本無法區分個人的情感與表現這些情感的方法。看羅彩琴的畫作,就讓人有這種很強的感覺,從她過去所舉辦過的多次畫展,她的繪畫一直有很強的個人感情表現,如畫中模糊的臉孔,用色黯淡沈重,飄忽的景色與人的交揉,讓人分不出畫中的人到底是否已經羽化成仙,或者要由天上下凡人間,天上人間交揉一片。
  而這樣的感覺,也正如她的經歷與為人。
  從羅彩琴過去一連串的畫展,包括「道可道,非常道」、「渾沌與圓融」、「黏滯與解放」及「丹青、彩筆、父女情」,我們可以看到她的畫作,不但「一以貫之」,畫中表現強烈的情感,幾乎也是越來越濃烈。馬蒂斯說「他的情感與表現分不開」,從羅彩琴的畫作中,更能真切的體味到馬蒂斯這番話。
  不是美術科班出身的羅彩琴,讀的是外文系,從她的畫筆中,可以清楚感覺到完全沒有技術的拘縛,畫作的題材也相當多元。她的畫,很像哲學家薩特所說的「黏滯」,一種蘊含在內心深處的強烈感情,想甩又甩不掉,深沈的內涵透過畫布的表現,把原本渾沌的內心,不斷的沈澱,不斷的澄清,成為圓融的內心世界。
  從外在形式上,羅彩琴的畫,似乎渾亂、沒有章序,但仔細端詳,卻可以看到作者內心豐富的「黏滯」的情感世界,有著對這個世界「說不完的故事」,在羅彩琴的作品中,我們清楚看到作者這種極欲對讀者說話的激促,對這個世界表達感情的情緒,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緒,並進而揚升成為一種對世界、對環境的深切關照。
*********************************************************************
台灣女畫家羅彩琴現代油畫隨感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原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靳尚誼 
  羅彩琴的畫,發自內心,因此,她不在乎世俗觀畫的眼光,帶著我行我素特立獨行的畫風創作其現代畫,她本著忠於自我的精神創作,對藝術的執著、忠誠與勇氣,倒是令人嘉許。
  濃烈的色彩,大膽的畫面處理,厚塗的慣有筆觸,是羅彩琴的獨特畫風,她的題材多樣,看得出是精神與思想在極度壓縮狀態下的不被束縛源源而出的創作原動力,可能是感嘆世事多變,例如殘酷的美伊戰爭、無情的SARS病毒,所造成畫家生命底層的驚恐、痛苦、掙扎、吶喊與無奈,皆一一自畫作裏向讀者做無聲告白,她的作品不盡唯美,但卻是人性赤裸的流露,細讀之,或可驗證其心境。 
  羅彩琴作品主題如「渾沌與圓融」、「樸拙與幻象」、「黏滯與解放」等等,可看出她對事物從未知到已知、從模糊至清明的創作理念,皆有其獨一無二的見解。創作就是要有所突破,不墨守成規,一路踽踽獨行的執著在自己的領域裡,才能發揮真正的特色,並而成為所謂的「風格」,藝術家一定要忠於自己,才能展現新的風貌。
  藝術,是羅彩琴的生命寄託,歷經了歲月的洗禮,她知道唯有畫布方是今生歸宿,那兒沒有是非,沒有恩怨,但卻可讓她暢快淋漓的發揮其日常所讀、所思、所感。擺脫一切的束縛,將生命潛能開拓至極限,也將其情感在創意與寫意的空間中盡情宣洩。
  真正有智慧的藝術工作者應懂得「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之理,在有限的時空侷限下,羅彩琴體現生命空間無限的價值與永恆,而繪畫更讓她通往這條永恆價值的通道。不僅她一直努力著,她的畫更凸顯著她的執著與頑強。
*********************************************************************
彩筆繪人生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教授 陳朝寶

  我常在想,一個美術系學生,畢業後,以繪畫創作為終生職志,理應當然,可當你遇到非本科系畢業的專業畫家,以繪畫創作為生涯,總令人好奇,一定他人才氣橫溢,否則那有啥本事足立藝壇?
  當初,認識羅彩琴,知道她是極為熱心的好媽媽,平日照顧家庭外,尚全力從事繪畫創作,且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善舉故事,常幫助朋友,典藏畫作,是一位藝術的僻好者,她有間畫室,堆了滿屋大小作品,畫具、顏料散落四處,就像我在巴黎,參觀職業畫家的畫室一樣,這倒讓我肅然起敬,專心咀嚼她的每一幅作品,好驚訝她的繪畫成就。
  大膽的色彩,狂焱的線條,堆砌厚實的肌理,很難想像,這樣的作品,會和一位嬌小纖弱的女子,聯想在一起,沒有修飾,沒有矯情,耿直大膽的用色,我想,她一定是利用繪畫,來讚嘆這個繽紛的世界,吐露畫家內心深處的聲音。比如有幅男女圖,隱約有個具像的男女形體,一片淡素色彩中,畫刀筆直橫切過如脂的顏料,產生糾纏夢幻般的效果,大概在敘述男女間,不為人知,錯綜複雜的情感世界。
  其實,我覺得,繪畫就是繪畫,畫家把所要表現的情感,用彩筆表達出來就對了,過多的理論,繁瑣的技法,反兒迷亂畫家的思緒,往往讓畫家沒有自己的面貌,沒有學院派的負擔,反倒是解掉了一層束縛,我很喜歡小孩子的作品,那拿起筆來,就能任意自由的揮灑一番,往往我自己都無法做到,這一點,對一位成功的畫家,是很重要的認知,我覺得,羅彩琴,她卻做到了。
*********************************************************************
《透視人生,觀照更樸拙的自我》---從繪畫轉變,看羅彩琴對生命的體悟
藝評家 鄭金川

以畫代筆

  放眼過去,羅列有序的是西洋畫作中典型的以油彩創作而成的抽象畫,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每一幅都令我佇足、沉思。幾乎每一幅都以畫代筆都以畫代筆,坦露畫家自我的看法---而她的坦率令我驚異。
  有一幅抽像畫法的「男女」圖,一片淡素顏彩中,隱約可見一對具像的男女形體,交疊纏綿之至,卻突然的,畫家以俐落的一刀筆直橫切而過。殷紅的、彷若鮮血淋漓的一筆,對數千年來,男女糾葛不清的情感世界,提出強烈的質疑---男女因性而愛,抑或因愛而性?而在性愛之間,又經得起多少外在的考驗?
我彷彿看見羅彩琴輕蔑、不屑的眼神。
  長年浸淫於美學中的我,對羅彩琴的畫作,飽漲的、亟於述說的張力,感到震驚。而後,我開始探索畫家的生平,更產生一份不可思議的感受。

半路出家

  羅彩琴在繪畫領域裡,是道地的半路出家,她出生於台灣中部,自幼喜遊山玩水,大學攻讀的是外文系,繪畫可說是她在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的「精神支柱」。她表示:「那時我看起來沒什麼事,只有自己知道常常會莫名其妙的憂慮起來,做什麼都不對勁,可是很奇怪的,我一拿起筆,就覺得舒服。」
  舒服,因而成為心理上的慰藉,逐漸,羅彩琴拿畫筆的時間越來越多,繪畫也從純粹的抒發情感,躍升至思想的鑽研。個性執著的羅彩琴,不但堅持創作,更從1990年起,由聯展而個展,進而成為專業畫家。

創作的動力

  「在創作過程,他人的欣賞對我來說,是相對的助力。對我而言,比較大的瓶頸是自我認定的問題,也就是一個階段之後,我問自己,接下去到底要畫什麼?」答案是,天馬行空,為繪畫而畫,很快的,畫家擺脫瓶頸,泅泳向創作的大海,那一年是1992年,也幾乎從那一年開始,羅彩琴展現豐富的創作力,思維不但源源不絕,且創作特色愈來愈顯著。
  她的畫風逐漸為大眾所熟悉,每一則演變也都被讀者所津津樂道---作品初期色彩較深,屬於抽象和印象的結合,隨著心情的轉變,後來色彩轉為淡雅。創作歲月中,她罹患口腔癌,經過了徹底的生與死的掙扎,再拿起畫筆,作品所呈現意境,突破外在的約束,躍升至心靈嶒次,原來濃黑重綠的色彩減少,安詳平靜的白色在作品中大量被使用,畫風演譯中,她的「羅氏畫派」一貫間持著;羅彩琴盡其所能的在畫布上揮灑其創作理念,跳脫規律性的技法、線條、筆觸,她以渾厚的色塊,奔放的觸角來揮灑她的彩色人生。她打破舊思維,以全新的觀念創作,不但讓我們開拓新視野,創造新意境,打破我們對藝術既定的觀點,我們看到了不可能的可能。羅彩琴也為她自己開拓了一扇全新的,屬於她自己的藝術殿堂。

尋找答案

  也或許,她少了一份學院派的包袱,於是多了一份自由揮灑的暢快,將生命的潛能開拓至無限;也或許曾經漫渡過生命的幽谷,並在創作中尋找到生存下去的勇氣與歡愉,於是她的作品比一般畫家擁有更豐富的創作角度,更盡情揮灑的意念---讓她用一生畫下去。
  在羅彩琴的創作中,最讓你驚豔的是什麼?什麼是你對羅彩琴畫作的詮釋?
  歡迎您沉浸於她的畫作,共同來尋找答案。
*********************************************************************
走過必留痕跡
羅彩琴
  莫拉克輕颱正吹襲台灣,於此風雨子夜時分正為上海美術館個展寫序的當兒,戚戚然憶起了一路行來渡我的前輩及友朋們,彷如時光縮影般,一一留下生命印痕,這些過往,有如雲煙,叫人不勝唏噓,但前輩及友朋們的扶持及歡笑聲,可是歷歷在目呢!在此除了感激,仍是感激。
  非常感謝原中國文化部高占祥副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靳尚誼主席(前中央美術學院院長)、陳朝寶大師、藝評家鄭金川所寫的序文及評論,何其有幸各界大師齊聚一堂使本畫冊增光不少。專攻美學與哲學的金川一向對我作品的了然於胸,並一路不吝獻其才情解讀之,我尤為感動。
  感謝陳秉鐶老師、趙善燦院長、上海文化聯誼會主管、聯合文學副總編輯周昭翡、千華創意總監姚國忠、以及楊孫才、郭洛宇先生熱忱、智慧及經驗的提供;今年榮獲入編人民日報海外版欄目組「中華藝苑名家」,並因而結識溫文先生,承其鼎力相助,使得本畫冊更為盡善盡美;尚有許多友人來不及一一致謝,特在本園地表達之。
  本畫冊大致摘錄了1997~2003年的作品,另有過去較喜歡但已被收藏的幾幅也一併入編,1997~2001年以大膽色塊、粗獷筆觸的表現話派為主,近二、三年則為線條式的超意象為重,感覺較海闊天空、思想更四海雲遊,奇妙之至。
  藝術創作是極度唯我的,實難以想像一張張白色畫布可塑造成一幅幅鮮明生動的思想作品,在畫的當下,觀者畫評是完全不存在的,全然是畫布與自我的思想交流的投射,那股源自於個性與感性所交融而成的原創藝術,是極其自然的表現主義風;泰戈爾說:「藝術家是自然的情人,也是自然的主人。」一語道破了原創的渾然天成。
  自我風格的建立是藝術創作者的終極目標,經由心、眼、手來成就自我的生命能量,現代美學在於突破舊思維、解放桎梏,渾沌中求得圓融、樸茁中見幻象之靈氣,並進而提昇精神領域、倡導人文素養,藝術家的使命不如是?
  風雨仍持續著,想我踽踽獨行的孤寂不禁愴然淚下,幸而寂寞的旅者平日有星空為友朋、貓狗為伴侶、畫布為知音,人生最高意境當如是,夫復何求?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Hello. This post is likeable, and your blog is very interesting, congratulations :-). I will add in my blogroll =). If possible gives a last there on my blog, it is about the Webcam, I hope you enjoy. The address is http://webcam-brasil.blogspot.com. A hug.

網頁維護者 :

聯絡E-Mail : mlib520@pchome.com.tw